在規劃新家的時候,常有人把注意力放在「風格」或「色彩」上,卻忽略了最貼近生活、最影響日常舒適度的關鍵:「家具高度」。特別是餐桌與書桌,如果高度不對,長期使用下來不僅影響姿勢,更可能導致肩頸痠痛、腰椎負擔。從室內設計角度來看,桌子的高度與空間規劃、座椅選擇及整體動線息息相關。特別在台北室內設計中,大多數家庭居住空間有限,要如何在坪數不大的情況下兼顧「美觀」與「人體工學」?以下四大層面一探究竟。


內容目錄
1.為何桌椅高度如此關鍵?餐桌篇:讓用餐更愉快
1.1常見的餐桌高度範圍
一般來說,市售餐桌的高度大多落在72~78公分之間。為何不是固定數值?因為每個人的身高、坐姿以及用餐習慣都不同。有些家庭成員較高,就會覺得72公分的餐桌有點低;相反地,若桌子過高,孩子或身材嬌小者坐下來用餐時容易「手肘懸空」,造成臂部與肩頸的緊繃。
1.2餐桌與餐椅的搭配關係
除了桌子高度,椅子與桌子之間的「落差」也會影響用餐舒適度。以一般成人身高(160~175公分)為基準,餐桌與餐椅的高度差在27~30公分左右較為合適。例如,如果您的桌面高度是75公分,那麼椅面(坐墊頂端)高度大約應在45~48公分區間。如此一來,手臂能自然地靠在桌面,背部也能保持中立姿勢。
1.3考量家中成員與未來使用情境
若您家中有小孩或長輩,更需考慮個別成員的特殊需求。像是長輩坐下與起身時,如果桌椅高度不合,容易造成膝蓋與腰部的負擔。此時,建議在室內設計規劃階段,就和設計師討論是否要加入升降椅或加裝輔助椅墊。對於仍在成長階段的孩子,可暫時使用可調式兒童椅,讓桌子高度可隨年齡成長調整,避免日後又得添購新家具。


2.為何桌椅高度如此關鍵?書桌篇: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
2.1書桌標準高度與人體工學
在閱讀或使用電腦時,保持脊椎與頸椎的健康非常重要。一般情況下,書桌高度常見於70~75公分。然而,因現代人使用筆電或桌電時,必須確保螢幕在視線水平或略低位置;若書桌過高,就會迫使人抬肩、聳肩,導致頸椎負擔。若要放置桌上型電腦主機或需要更多空間,也要預留底下的收納空間,以及電線走向位置。
2.2可調式椅背與坐墊
除了桌子的高度,椅子的可調性也影響到長時間坐著學習或工作的舒適度。很多人注重書桌款式卻忽略了椅子的重要性。若您打算添購電腦椅,務必檢視是否能調整座椅高度、椅背角度與腰部支撐度。尤其在台北室內設計領域,許多小家庭或SOHO族常在家長時間工作,預防職業傷害成了第一要務。
2.3防止「視線疲勞」的小技巧
若您或家人需要長期看螢幕,可在桌面上方增設一個可調式架台或螢幕支架,讓螢幕中心維持與眼睛水平,減輕頸椎壓力。此外,也建議安裝適合閱讀的檯燈或間接照明,避免光線直射螢幕產生反光。書桌區域若能配合合適的窗簾、自然採光與通風,更有助於長時間保持專注。

3.空間配置小撇步:兼顧收納與風格
3.1多功能空間整合
在現代住宅裡,餐桌與書桌有時並非分開的兩個區域,尤其在小坪數空間裡,可能需要將書桌與餐桌合併使用,或做「一桌多用」的設計。這種情況下,就需考慮到使用時段與需求。例如,白天作為辦公或小孩寫作業的書桌,晚餐時則搖身一變為餐桌。若空間足夠,可以考慮折疊桌或拉伸式餐桌,使用時展開,不用時收納至牆邊或檯面下,既不佔空間,也提升空間彈性。

3.2收納規劃與路線走向
書桌附近往往需要收納書籍、文具或電子設備;餐桌附近則需要擺放餐具、杯盤與調味品。為避免雜物堆積,建議依照物品種類集中管理,搭配吊櫃、抽屜式收納或隱藏式隔間。動線上,最好能確保從沙發區或臥室到桌椅區的路徑暢通,不要被堆滿的雜物堵住,避免造成日常使用不便。
3.3與整體風格的協調
桌椅高度確定後,別忘了讓它與整體室內設計風格相呼應。若您家走北歐極簡風,可挑選淺色原木桌面配合直線條椅子;若偏愛工業風,鐵件與木材結合的餐桌椅也是熱門選擇。重要的是,在色彩與材質上維持整體協調,避免風格跳脫太大,反而破壞空間和諧。
4. 好材質、可升級、也好保養:三招讓桌椅萬年不敗
4.1建材與結構的考量
在耐用度上,木頭、金屬、塑鋼各有優缺點。實木桌椅質感佳、耐看度高,但價格可能較貴且保養需謹慎;金屬與塑鋼則相對容易清理,但造型上要注意是否能搭配家裡的氛圍。若預算有限,可考慮木板貼皮或金屬結構桌面,再搭配舒適度高的椅墊,兼顧經濟與美觀。
4.2可調式與模組化設計
現代家庭結構可能在幾年內就有變化:孩子長大需要更高的桌面或不同功能的桌椅,或是家中成員增減讓原本的餐桌位置不敷使用。在台北室內設計專案中,愈來愈多人選擇「模組化」的可調式家具,以便日後做升級或重新配置。雖然初期成本可能較高,但長期來看可減少頻繁換購與囤積廢棄家具的麻煩。
4.3保養與維修
不論多好的桌椅,都需要定期清潔與保養。木桌可使用木蠟油或保養液維持光澤;金屬桌腳則留意防潮防鏽。若有布面或皮面的椅子坐墊,則需看材質定期做清洗或擦拭,以免長期累積油漬或異味。若家中有寵物,也要防止爪痕或咬痕對桌椅結構造成傷害,可在椅腳套上保護墊或在桌面上添置保護貼。

「桌子高度」看似瑣碎,卻深深影響了我們每一餐的用餐品質與每天工作的專注度。正因如此,在室內設計規劃階段,就必須把「餐桌與書桌的最適宜高度」納入首要考量。若您正著手裝修或換新家具,不妨將以上提及的標準數值與原則納入評估清單,同時別忘了考量家人身高、生活習慣和空間大小,才不會事後覺得桌椅過高或過低而後悔重買。
在台北室內設計裡,打造一個長久使用、兼具外型與功能的家,絕對需要在家具細節上多花心思。餐桌、書桌高度搞定了,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也跟著增加。不再為酸痛或動線混亂所苦,家人彼此間的互動也能在更舒適的環境中自然流動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對「桌子高度」有更深入的了解,為裝修計畫或未來的家居布置帶來實質助益。
16型人格找尋理想居住空間設計|用MBTI探索你的室內設計風格(上)
台北12坪小宅的創意設計靈感|讓家居更舒適的設計秘訣(二)-4
那些室內設計你不知道的事,防NG避雷秘笈會告訴你!
敬請期待下集秘笈內容
城市聯合,傾聽實現你對家的期待
若有室內設計需求,歡迎加LINE立即預約免費丈量/諮詢➜https://lin.ee/ONauQ24
1分鐘帶你看設計開箱➜https://reurl.cc/eG1yaQ
The 8 Best Adirondack Chairs, Tested and Reviewed